据了解,假酒致人中毒事件在印度时有发生。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的数据显示,印度平均每年有约1000人因饮用私酿劣质酒死亡。
巴山正在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道路测试。摄影/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
就像训练大模型一样,如何让自动驾驶车辆的“大脑”变得更聪明?此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必不可少,巴山就是其中的一员。
“一只突然蹿出的小动物、一个飘起的塑料袋,都可能会影响自动驾驶车辆的算法决策。最近我们又在让自动驾驶车辆的‘大脑’深度学习交警的指挥手势,争取让自动驾驶车辆能够‘看’懂交警的指挥。”在位于上海嘉定区的小马智行研发厂房中心内,巴山和他的同事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介绍着他最近的一些工作心得。
巴山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不仅仅关乎算法的优化与升级,更是一场精准捕捉并理解复杂交通环境、灵活应对突发状况以及不断优化决策逻辑的挑战。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19个新职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赫然在列。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专门给自动驾驶汽车“找茬”
“我的工作一半在车上,一半在电脑前。” 巴山如是形容自己的日常。或许是经常要跟车测试,他的脸呈现出阳光“亲吻”后的小麦健康色。这只是巴山日常工作中极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时候,他沉浸在对路测传回来的海量数据和复杂场景的梳理与分析中,定位问题后,发送给工程师优化和解决。
巴山2016年大学毕业。“我其实在大学里学的是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后是因为不想下煤矿工作,所以找了一份编程员的工作,成为了一名‘码农’。三年前,我也是看到了自动驾驶的前景,我选择从‘0’开始,成为了一名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员。”巴山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作为一名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员,他的工作,简单而言,就是让自动驾驶车辆更“聪明”,“学会”在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中安全、高效地行驶。
谈到自动驾驶车辆的智能算法,巴山显得非常自信。“其实一只突然蹿出的小动物、一个飘起的塑料袋,都可能会影响自动驾驶车辆的决策。”巴山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在大量测日常测试工作中,他和他的同事发现,自动驾驶车辆遇见塑料袋的“反应”比较“过激”。“最早的时候,车辆对塑料袋的判断不是很准确,无法确定能否轧过去,有时会急刹,这对用户体验肯定不好。”巴山说,“我们收集了很多数据,工程师逐步优化避障能力,现在的自动驾驶车辆对于识别像塑料袋这样的障碍物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做出更合理的应对。”
“我的人设其实是专门给自动驾驶汽车‘找茬’。”巴山这么概括自己的这份职业。
在自动驾驶车辆测试过程中,有一种被称为“长尾场景”的特殊情况,指的是那些发生频率极低,但一旦发生就可能对自动驾驶车辆构成挑战的场景,像飞扬的塑料袋就属于长尾场景,需要自动驾驶系统具备高度的适应性、鲁棒性(系统的健壮性)和应急处理能力。长尾场景具有罕见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特征,因此,在测试过程中更被重视。而这需要测试员不断设计和测试这些“长尾场景”,并让自动驾驶汽车“聪明”起来。
相较于坐在电脑前看测试车辆传回来的数据和参数,巴山更享受跟车的感觉,那样更真实、更直观,他也愿意遇到“新问题”。在一次跟车测试中,巴山遇到一只小狗过马路险些被轧到,因为小狗身材矮小,车辆摄像头并没有那么的敏感,“其实我也喜欢养猫猫狗狗,很心疼这些小动物的安全,但自动驾驶车辆遇到此类情况时,无法很好地应对,需要时间考虑。”
巴山回到单位后对遇到小动物的场景进行了反复测试,让自动驾驶车辆的“大脑”更从容地面对小动物。巴山说,在路上行驶经常会遇到临停车辆,“他到底是走还是不走?是停还是留?作为人类司机,我们也不是很好判断。”这个问题反馈到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员后,经过模型优化,同时向自动驾驶车辆“喂”了更多的处理经验,现在自动驾驶车辆遇到此类情况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
不断优化把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好,会以普通乘客身份体验下自己测试的产品
巴山正在对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电脑进行调试。摄影/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
在每一次的跟车测试中,测试员不仅是观察者和记录者,也是自动驾驶车辆的“教练”。真正能让自动驾驶技术贴近人心、适应复杂多变交通环境的,还是那些基于人类经验不断迭代优化的算法和模型。
巴山在日常测试过程中会非常刻意关注车辆的体感舒适度,例如为什么要急刹或者急加速,能不能优化。“只有把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好,才能够让乘客有更好的体验。”
巴山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其实他最开心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中用到了自动驾驶技术,不论是驾驶还是打车。“有时我也会以普通乘客的身份叫一辆,体验自己参与塑造的未来出行方式,以既专业又放松的心态去观察自动驾驶车辆的表现。”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中显示,新技术、数字化、绿色转型等正重塑职业版图,也对劳动者的技能与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有业内专家指出专业股票配资线上,技术创新并不是就业的敌人,在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汽车的浪潮中,一些新职业正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