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联华证券-配资网-配资官网-配资官方网站 > 配资官网 >

炒股加杠杆叫什么 天津银行成首家披露2024年报的城商行:净利止步、风险浮现


发布日期:2025-03-26 21:30    点击次数:127

炒股加杠杆叫什么 天津银行成首家披露2024年报的城商行:净利止步、风险浮现

3月20日晚间,天津银行(01578.HK)发布了2024年年度财报,成为首家披露年报的城商行。然而,尽管披露速度领先,财报内容却并不令人振奋。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88%的背景下,归母净利润却几乎“原地踏步”炒股加杠杆叫什么,仅增长1.11%至38.02亿元,“增收不增利”现象暴露了这家直辖市背景银行在增长背后的深层隐忧。

表面繁荣下的盈利困局

从规模来看,天津银行2024年总资产增至9259.94亿元,同比增长10.14%,贷款总额4536.55亿元,同比增长11.34%,营业收入也达到103.69亿元,实现两位数增长。表面上,这些数据透露出“逆势扩张”的信号。

但盈利能力却与之严重脱节——全年归母净利润仅增长1.11%,几无实质改善。净利息收入不仅未增,反而同比下降0.9%至113.14亿元,净息差更是从2023年的1.65%收窄至1.45%,降幅达20个基点,远高于行业警戒线水平的收缩。

在降息周期与存贷利差压缩背景下,净利差恶化正成为银行普遍挑战。但天津银行的问题在于,其营收的增长并非源自核心信贷业务,而是依赖短期波动性更强的非息收入项目,如交易净损益和金融资产终止收益。这些项目在2024年合计贡献超12亿元的“虚火式增长”,掩盖了主业承压的现实。

风险敞口扩大,资产质量“修复无感”

在利润端乏力的同时,天津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也逐渐显现。不良贷款率为1.68%,同比仅下降0.02个百分点,几乎持平。不良贷款总额却从2023年的68.16亿元上升至76.09亿元,增幅11.63%。贷款总额增长11.34%,理论上应“摊薄”不良率,但事实却未发生明显改善,说明风险“分子”增长几乎同步。关注贷款率从3.02%升至3.34%,关注贷款余额151.65亿元,也在显著攀升。

更值得警惕的是,贷款扩张本身存在时间滞后风险。即便当前不良率未显著上行,但2024年释放的大量新增贷款,其潜在违约风险将在未来数季集中爆发。这一“风险递延”机制,意味着天津银行的资产质量正处于“高压闷烧”的状态。

增收难掩支出压力,拨备释放效应趋弱

在“看似增长”的另一端,成本支出和信用减值计提仍高企。2024年,天津银行营业支出为49.94亿元,同比增加2.05亿元,涨幅超过利润增速。

与此同时,虽然拨备覆盖率小幅上升至169.21%,但这更多源于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1.87亿元(降幅2.4%)所致,而非不良化解能力的提升。简而言之,“减提拨备”释放的会计利润已经难以构成业绩支撑,而未来如风险兑现,可能还需反向加码。

此外,2023年曾有2.04亿元政府补助计入其他收入,但2024年骤降至仅360万元,政策性缓冲已趋于枯竭。

“万亿门槛”难破,直辖市行地位逐步边缘化

与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相比,天津银行的资产规模仍未突破万亿关口,且在盈利能力方面,甚至不如体量更小的重庆银行。后者在2024年前三季度便实现归母净利润43.77亿元,远超天津银行全年的38亿元。

作为四大直辖市中唯一一家未实现“万亿突破”的城商行,天津银行的增长瓶颈愈发明显。过去几年,该行营收始终在百亿出头徘徊,甚至低于2021年的水平。而当前监管对城商行的政策取向愈加审慎,区域银行若不能实现差异化突破,很可能被进一步边缘化。

捷信消金入股背后的“赌注”与现实挑战

为寻求突破,天津银行于2024年12月出资5亿元,入股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占股10%。意图通过“牌照补全”,涉足消费金融战场。

然而,消费金融市场的黄金期已过。当前行业普遍面临利率下探、监管趋严、用户信用透支、逾期率抬升等多重困境。即便是头部玩家如招联、兴业消金,也纷纷录得营收下滑与利润大幅缩水。

此时入局,不啻于“逆风而行”。在捷信品牌声誉尚未完全修复、存量用户逾期高企的背景下,天津银行能否通过协同效应盘活零售业务,尚属未知数,一旦整合失败,可能还将承受额外不良拖累。

高管年轻化与人事频动,能否转化为战斗力?

天津银行近年来持续通过“海选”招聘高管与中层岗位,班子平均年龄控制在50岁以下,展现出一定变革姿态。但在当前利润下滑、风险抬头的环境中,年轻化能否转化为应对系统性挑战的实战力,仍有待检验。

人事变动频繁同时也可能带来战略延续性不足、内部文化割裂等问题,尤其在尚未建立成熟零售转型路径、风控体系较为传统的天津银行,更需稳中求进,而非盲目重构。

从表面看,天津银行在2024年完成了资产规模、贷款投放与营收的“三连增”,实现了“数据好看”的财务表现;但背后的盈利停滞、风险抬头、非核心收入依赖、战略前景不清晰等问题,正在吞噬这家区域银行的底气与信任。

“向内求效率”已成为银行业的共识,然而天津银行似乎仍陷于“向外求规模”的路径依赖。

倘若无法尽快实现盈利质量的修复与风险管控的升级炒股加杠杆叫什么,这份“增收难增利”的报表,恐将成为其冲击行业中坚地位的“隐形天花板”。



友情链接: